熊山断章

[返回]
详细信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熊山断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张强勇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寻 山
 
       几乎是悄悄的,有那么点私语的味道。熊山的朋友问我,在来之前,你是否知道熊山?我一愣,连忙说知道啊,我怎么就不知道呢?熊山就在邻县。然而心里终是虚的,悬空了,像被人看破了什么似的。但除开它只是一个地名、一座山名之外,真是不知道的更多了,起码当时是想不起更多。
       早上八点,车从半山腰出发,两个小时,一直都是在山上旋转,车子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里蜿蜒而行,引擎发出单调、刺耳的隆隆声,一直钻入了我似睡似醒的梦幻之中。整个的都是盘山公路,所谓路,从车窗看出去,其实只是一段既看不到头,也看不到尾的小半径圆弧,两头都被山崖、丛林遮掩得严严实实。车似乎在不断地改变方向,一时向东一时向西。坐在车窗边的我便忽地与陡峭的岩壁擦身而过,忽地又悬在半空面对着下面的万丈悬崖。车上的朋友说,幸好路的两边有树和灌木丛拦了视线,不然,恐怕是连司机都会吓得不敢开上去。
       云雾从车窗飞驰而过,让人目眩的山谷底部,有一泓长条形的绿得发亮的湖水,像是画家刚刚在里面洗刷过的蘸满绿色颜料的画笔,朋友说这就是高峰湖了。山中的早上有点阴凉,薄薄的乳白色的雾气在远远近近的山谷间游荡,轻纱般徐徐汇聚到了山顶,飘飘袅袅,低回留恋,忽而融合,忽而散开,焕发一种蓬松而轻柔的乳白色,就像一袭正在缓缓移动的巨大的纱帐。开始是蒙蒙的轻雾,可以看到细细的如糯米粉似的颗粒在轻轻飘落,突然地,在那片淡而匀的云雾中,一道金黄色的阳光从又深又远的高空朝我们射了过来,围拢在我们周边的云雾迅速地聚成一朵白云飘过,然后升起。于是,露出一片湛蓝而又纯洁的天空,亿万张湿润的树叶在阳光下像上了釉似的闪闪烁烁,在晨风中翻飞如蝴蝶,不时有几羽色彩斑斓的翅膀于绿叶间闪过,便有阵阵的啾啾声在阳光下欢乐地响起。
       我们到了熊山之巅,俯瞰熊山山峰,却又并不觉得山有多高,连绵的山峰让我们记不起来时的路,不知道山在哪里?但我清晰地知道,我是站在了高山之上。我选择了穿越丛林,以下行的姿态去拜谒春姬峡。在幽暗的丛林中,我们的呼吸声特别的清晰,无穷无尽的叶子被我分开,又涌上来,撞击着我的脸、衣裤、手脚、头发,丛林中的各种气味突袭而来,土腥、青涩、清香刺鼻,嗅觉敏锐起来。当我像一个潜水者浮出水面的时候,眼前已是巨石交错的峡谷,石头、水和树林,组成了原始的容貌,散发着磅礴的清气,我先后以原始的姿态,在巨岩泉流间,手脚攀援,偶尔也让自己独立行走……清澈透明的泉水流入了春姬峡,那一泽幽碧,如一潭光明,映照着熊山。在春姬峡边,我听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婉的故事,也许故事的主人公蚩尤和春姬早已幻化成了熊山石和熊山水,他们以植物的形态,以石头的形态,以水的形态,以山的形态存在着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寻 禅
 
       熊山多花草多野茶,山崖水畔,不种自生。我们来的时候,桐花开得正盛,倏忽之间,不管走到哪里,桐海花已经落得人满身都是了。花瓣们落下来的时候,只要有一朵落在我的身旁,便想着要用脚去踩,一脚一脚地直到将花瓣踩成了齑粉和烂泥。原来的杜鹃花樱花迎春花早已开尽,一直都在惋惜着,看到有樱花树枝挤进窗户,心里便也莫名的兴奋起来。山涧水势湁潗,石骨棱层,岸边野茶数茎,妩媚其旁,金银花缠绕如璎珞,如盖如棚。正如张岱所言:“耳饱溪声,目饱清樾。”
       但心终归是不踏实的。
       面对茶的世界,我依旧如同一个茫然进入宝山空怀惆怅的孩童,俨然看到一块美玉却以为是一块俗不可耐的石头。它的好处,我并不能道尽一二的。
       茶于我,不仅是味蕾和舌尖上的触觉和经验,它是看见世界看见内心的一个途径。
       早就听说过熊山古寺中有茶僧,以前也去拜访过几次,却每次都不能得见。虽不是松下问童子,却也是寻隐者不遇。
       但是却看到了巍峨的庙宇,位于熊山腰。依旧是传统的三进院,天王殿、大雄殿、大悲殿依次而建。
       终于见到了茶僧。
       没有佛家的偈语,也没有佛家的弥勒。只是见到的时候,师父的声音却是洪亮,“人不可太急,一天之中,你倒是来寻了我两次,哪有一天来两次的道理啊。”“机缘在,自然会见了,何苦你上午来下午来的,你到这里等就是了啊。”
       我无语,汗颜,羞赧。心想,师父说的也是,若是有缘相见,又何须急急不可耐的样子呢?
       我跟随着师父来到了寮房,已经有很多如我一样的俗门弟子正襟危坐。及至坐下,发现师父目光炯炯,真如火炬一般照射着我们的每一个人,他没有冷眼的打量,只有那咄咄的逼视。你想悄悄地旁听窥探是完全不可能的,他的目光告诉你,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必须参与交流。
       寮房是一间单独的木板房,里面一张床,一张竹凉席,一张墨绿色的茶桌,四五个稻草做的蒲团,还有几个规则不一的树根墩子。开窗,可见水花四溅,可观飞瀑可纳凉。寮房的外间是一个露台,一个小师傅和我说,师父炒茶必定在露天,不会在室内烘焙,大山之中的雾气缥缈,茶就沾上点天地之灵气。几个小师傅正在炒茶,手烫得起了泡,脸上是汗水淋淋,可背后却是寒凉,冷热一肩。小师傅将炒熟的茶置在茶桌上,热气直冒,闻见茶香。只见师父双手直插发热的熟茶之中,先是用手扚法,拉引着,继而掐、挪、揉、撒、扇并举,将满满一筐热气腾腾的茶叶硬是翻炒得香气不溢,热气不冒。小师傅见罢,赶忙地拿了几个竹缸子将茶叶分置开来,每人的手上分了一小坨,放入早就备好的烧开的飞瀑泉水之中。
       师父约莫50岁的样子,见到他时,发须皆无,许是刚刚剃度无尘。据说师父一年只在清明的那一天理一次发,落发干净后是面容清癯的和尚,长发虬髯时是放浪形骸的行者。
       午后,大家坐在露台上喝茶,山腰中的云雾茶,山顶上的高寒茶,浓烈的苦茶香,逼得耳目是分外清明。
       月朗星稀,有男众们在山巅饮茶高谈,我下山静默听泉。
       茶禅一味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寻 史
 
       来到熊山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,我为它在过去的历史中持续散发的光泽而惊叹。在熊山深处,有一处古人类的遗址,后人们称之为蚩尤屋场,在屋场的不远处,有一个巨大的脚印,据说是蚩尤脚印。这些遗址,在岁月风雨中,早已剥落成零星的碎片,掩埋在厚厚的土层之下,是任凭今人的想象去了。这里是远古先民论功行赏,狩获猎物的营地,每到傍晚,一群用树皮遮盖身体的男人在砍剁、女人在烧烤,孩童在嬉闹,所有人都会聚集到这里,享受屠宰猎物、烹饪烧烤的乐趣。整个山峒香溢四射,热闹狂欢,大家载歌载舞,篝火映红了他们喜气的脸庞。
       我们在这个当年人类分享狩猎果实的地方,流连忘返。回归现实,历史已成云烟,早已散去。岩石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柴草,彼岸花的艳丽从柴草中跳了出来。
       但历史总是让人不堪回首。
       我的思绪回到了一个久远的时空,在长江的中下游,一个民族联盟——九黎部落,那时部落联盟的总酋长是黎贪,也就是蚩尤,黎贪带领九黎部落北伐中原,东征西讨,在阪泉经历了三次战争,征伐了炎帝。后来,炎帝和轩辕黄帝结盟后,与黎贪在涿鹿展开大战,这场大战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战争之一。黎贪失败,一部分退回到长江以南,逐渐形成了三苗部落联盟,也就是现在居住在熊山的先祖。
       我们从众多的典册记载中,能看见一些远古的蛛丝马迹,虽然这些记载文辞简约,但每一个字都像乌云中的一道闪电,瞬间明亮了我的视野。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将失败者列为反面人物,然后丑化,以戒后世。其实,我们从蚩尤这两个字就可以分析,是极尽贬义的。蚩尤原本名叫黎贪,我们后人又有几人知道蚩尤的本名呢?所谓蚩尤的名号,实际上是战胜者以文字为武器,口诛笔伐的结果。在黄帝取得天下后,相传造字的仓颉就是黄帝的史官。蚩本就是无知、痴愚的意思,尤是更加、特别的意思,合起来就是更加的痴愚、无知。而我们从意形字来说,蚩就是山中的一条虫,尤字是龙字少一撇……可以说,蚩尤承受了多少鄙陋的恶语。
       只是在民间,蚩尤还是很受后人敬仰的“主兵之神”,在《封禅书》记载“齐祀八神”,蚩尤作为“兵主”位列第三。在管子《地数篇》中有“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”之语,这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,蚩尤已经掌握了炼金的方法,毫无疑问,蚩尤是史上记载最早使用金属兵器并训练军队的统帅。
       熊山,也叫作蚩尤山。几千年前的遗迹自然是难以寻见,史料已然变成文化躺在故纸堆里,供后人寻觅。而上古神话中蚩尤的故事,在我的耳畔,不停顿地呼啸着。那古朴深厚而又内敛的山水,原来它就在那一方巨大的脚印和相传了数百上千年的老屋场。有着凄婉、哀怨般的愁肠,用腥风血雨、流离失所来表达也是毫不为过,登临熊山,对我来说,就是顺着历史的脐带,重回人类的母体。
 

 
          张强勇,公务员、律师。作品散见《湖南日报》《湖南文学》《中国报告文学》《中国税务报》《湘江文艺》《湖南散文》《湖南工人报》等。

上一篇: 阳关曲
下一篇:我和猫